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让儿童在“工作项目”中嗨起来
2018-07-11
中国教师报
关注掌上高考

  课程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园本课程的构建决定了幼儿园是否可以高品质、有特色地发展。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幼儿园都聚焦于园本课程开发上,纷纷尝试建构适合幼儿园实际、反映幼儿园特色的园本课程。在这股热潮中,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实验幼儿园深入分析园所特点,立足儿童成长需要,力求构建有个性、有目标、有创新的特色课程。

  基于儿童本位,开启游戏特色课程构建

  构建园本课程初期,我们一直在思考:学前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构建园本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园本课程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在哪里?什么样的园本课程更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精心规划,做好课程顶层设计:寻根溯源,从园所实际出发,明确课程定位;立足当前,从现实需求出发,亮出课程特色;面向未来,从长远发展出发,让园本课程走得更远。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人更加理性地思考课程建设的方向:未来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基于此,我们凝练了“让儿童在游戏中绽放生命,让生命在游戏中嗨起来”的课程理念,确立了“让每一个儿童在游戏中玩出智慧、玩出天性、玩出创意、玩出自信,成为‘自由而有序,自主而敏学、自信而通达’的全面发展又富有个性的孩子”的育人目标,让园本课程建设有章可循。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任务,学前教育阶段就是玩,玩就是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没有什么活动比游戏更有趣、更重要,我们便锁定游戏特色课程为建构园本课程的方向。

  关于游戏的实践非常多,并且不乏高大上的游戏设计,但是人们对当前幼儿园的游戏现状并不满意,甚至有儿童说“老师的游戏结束了,我们玩自己的游戏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儿童本位的课程观念——不是儿童在游戏,而是儿童被动游戏。具体表现为:从成人角度设计课程,忽视儿童本身的需要和兴趣;活动中教师的控制有余,儿童的自主不足;儿童更多是在应付教师设计的游戏,等等。

  问题驱动改革。我们以幼儿园游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思考原点,向外延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开启了一场“基于儿童本位”游戏课程的创新实践与探索研究,并达成共识——游戏就是让儿童的生命嗨起来。

  我们对“嗨”的理解不是表面的热热闹闹,而是儿童投入到活动并沉浸其中,不被打扰,可以是安静的也可以是热闹的。衡量儿童是否“嗨”要看儿童生命在活动中是否“能动”地发展,是否舒展、灵动,儿童是否真正是活动的主体,在与活动对象交互中是否有生命的痕迹。对游戏的这一认知让我们在后续探索中更加明确课程开发准则,不会在纷繁中迷失方向。

  关注生命活动,探寻游戏课程新样式

  放眼学前教育领域,游戏课程层出不穷,什么样的游戏才能让儿童生命嗨起来?项目社团活动课程让我们找到了让儿童生命嗨起来的新路径,发现了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新样式。

  项目社团活动课程就是把儿童感兴趣的生活事项变成一个个“工作项目”,儿童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游戏和学习,实现自主管理、共商活动内容、共建学习经验。

  我们遵循“三个关注”原则确定课程内容:关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一定是对生活中儿童感兴趣事项的再现和还原;关注需求,游戏内容一定是符合儿童个体学习与发展需求的,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关注经验,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同时注重幼儿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经验和品质。

  根据儿童的兴趣、需求和经验,我们开设了米菲小诊所、维尼木工社、兜兜美食店、童梦戏剧社、YOYO乐购、肖恩工程部、乐淘艺术坊、羊羊美咖屋、乐爱花花社、太阳警局等10个社团,每个社团都面向全园招募社长和社员,打破班级界限,开展混龄游戏,幼儿可以随心选择社团。

  项目社团活动中的“项目”即社团要做的事情、要完成的任务,任务让参与社团的幼儿拥有共同的活动目标,每个人都有分工,可以相互陪伴、共同协作,唤起幼儿参与游戏的意向。

  以木工坊为例,我们给幼儿一个任务——“给小鸟做个家”。在给小鸟做家的过程中,幼儿不断生发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木板厚了钉子钉不进去,换成薄木板,薄木板又太长,需要用锯子锯短;房子做好了,可是钉子露在外面不安全,并且有点摇晃,需要再固定;房子固定了,家却不温暖,于是在房子里垫上棉花……直到最后大家都满意了,才把小鸟的家挂上树。所有活动都是幼儿自己的意向,是幼儿自己不断推进游戏向纵深发展。

  任务完成总要产生结果,我们把这个“结果”叫“作品”,作品不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的成长、进步、变化都可以称为作品。同时,作品完成情况也为我们反思、调整社团活动提供了依据。

  项目社团活动课程综合性很强,一个社团活动可以涉及多个领域,幼儿在玩社团游戏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经验和能力,是对过去经验的综合利用和新经验的整合,所以项目社团活动的实施需要通过集体教学、日常生活、其他游戏活动、家庭延伸、社会体验五大板块协同配合。

  开展项目社团活动课程后,幼儿的学习品质得到了提升,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分享意识也得到较大提高,这些正是支持他们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最可贵的优秀品质。

  开展观察反思,给予游戏课程有效支持

  项目社团活动课程最有效的支持策略是观察反思。教师的观察指向幼儿的活动,围绕儿童的“生命律动”及其表现展开,通过儿童生命能动的表现获取信息、发现现象,再根据这些现象解读幼儿生命能动的表现及与此相联系的发展痕迹,从中探寻活动价值,反思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活动,以便开展下一步实践。

  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儿童、观察儿童的什么,能够观察到什么?这是我们一直追问的问题。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们在儿童生命成长活动中进行动态观察,没有观察规则的限制,我们总会发现意外,而这些意外就是儿童生命成长的状态。

  观察不仅需要专业素养和专业理论指导,还需要“与幼儿的生命厮混在一起”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而言,观察没有技巧,多看、多听、多写,反复看、反复听、反复写,沉浸到教育实践中,积累多了自然学会观察。

  会观察也要会解读观察到的现象,解读的过程是对记录赋予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建构的过程。如何解读儿童的行、儿童的心?这也是我们曾面临的难题。解读幼儿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做到:理论支撑,教师要学习并掌握一定儿童发展理论,了解儿童发展的特征、目标与方向,了解不同理论流派看待这些特征的不同视角和方式,从而透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策略寻求,教师不仅要分析“为什么”,更要寻求策略,谈下一步“怎么办”;行为落实,解读“行”是为了调整“为”,教师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策略,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技术支持等回应策略助推幼儿的学习与游戏,教师的“为”犹如一个支架,不留痕迹地推动游戏的发展。

  解读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写“观察故事”,我们广泛并持续深入地开展对项目社团游戏中儿童的观察,撰写了大量的观察故事,这些精彩的故事源于教师们沉浸在孩子的游戏中,静静倾听、默默关注、紧紧追随、适时指导。

  作为项目社团活动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专业素养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教师自发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随时随地开展教研,并且坚持在教研活动中用“观察故事”与同伴分享儿童在游戏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从生命能动的角度思考如何生成儿童的教育活动,如何支持儿童的生命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逐步形成了“观察—表达(写故事)—交流(讲故事)—反思—尝试支持—再观察”的园本教研新模式,促进了专业理念、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发展。这也触发了我园对教师自主发展共同体构建的研究。

  项目社团活动课程让儿童的生命嗨起来,也让教师和幼儿园发展起来。我们将继续追寻教育真谛,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为儿童提供适宜生长的课程,走出一条游戏质量决定教育质量的幼儿园发展道路,用游戏支持儿童生命的绽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