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中国式接孩子”讨论走红网络 低龄儿童接送率近100%
2012-10-22
关注掌上高考

  据《劳动报》报道,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昨天,南京某论坛将这一话题置顶到首页,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跟帖热议。而类似的话题,在全国各地的论坛中,也都吸引了众多家长吐槽。

  现实中,每到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家长们开着二轮、三轮、四轮等交通工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数量之众、人群之嘈杂仿如集市。与之相对照,在国外多数地方的小学门前,却很少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一中国特色式现象背后的问题值得反思。

  核心事件

  贴上“中国式”标签的“接孩子”

  昨日,网友“郗宝贝”在某论坛发帖,类似连日来引发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她要批评的主题是“中国式接孩子”。这篇帖子很快被置顶到首页,数百位网友评论。

  这篇帖子写道:“‘中国式接孩子’的场景每天都会在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门口上演相同的内容。众多家长无论男女老幼,在孩子放学的时间聚集到学校门口,你拥我挤互不相让,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街头闹市。”“大家都翘首期盼眼巴巴地盯着学校门内的孩子,有时因为学生太多令家长眼花缭乱,还要在队伍中仔细搜寻。此时此刻,还有哪个家长顾得了什么交通规则和礼让的风范?因此,发生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前几天,媒体上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对国人的规则意识、文明素养,以及交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争论。国人这种可以贴上‘中国式’标签的日常行为与生活习惯不在少数,‘中国式接孩子’自然也应该在反思与理性解决之列。”

  这篇文章引发网友的热议,网友纷纷对自己身边已经见怪不怪的“中国式接孩子”吐槽。微博网友“在别处”直指这种现象的交通隐患:“在中国大多数学校门口,都会有大量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毫无秩序地停在学校附近,更有不少小商贩夹杂于人流、车流之中,不仅瘫痪了交通,还给孩子们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网友“钧的爸爸”进一步反思:“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不管风吹雨打,这已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生活的一个模式。可为什么家长都不放心孩子自己上学放学呢?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绝对不是家长的问题。”

  只要上网稍加搜索就会发现,这篇名“中国式接孩子:值得社会反思与解决的生活习惯”的帖子在全国各地的论坛上均有出现,各地网友对此话题均高度关注。

  现状调查

  中国特色孩子和接送的家长几乎一对一

  下午3时许,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门口已聚集了百余位家长。不少家长开着私家车过来接孩子,将车停靠在湛江路马路两边。马路两边原本就停靠有一排车辆,这使狭窄的湛江路更显得拥堵。

  更多家长则选择电动自行车前来接小孩。30多台电动车将学校与湛江路交叉的小空地挤得满满当当,家长们或坐在车上闲聊,或聚集在校门口向校内观望,嘈杂的情形和热闹的集贸市场没有差别。

  随着不断有更多的家长赶来,人群和不断走出的学生流汇合,整个校门口更显热闹。徐女士每天都要来接读三年级的儿子,因为儿子还要上一会儿兴趣班,大约4点多才会出校,这让她在人群中显得不那么着急。

  孩子不小了,为什么还要来接?面对提问,徐女士表情有些夸张,她感觉这问得有些莫其妙“你看到有哪个小孩不用接的?”她反问,“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怎么可能放心让他们(孩子)自己回家。”

  恰如徐女士所说,在学校门口,前来接小孩的家长群和小学生几乎形成一比一的比例,没有人接的学生屈指可数。如此大的人流量自然对学校门口的交通造成很大压力。城市的其他地方,路上交通压力最大的时间是上班族们的上下班时间,而对于学校附近的道路而言,它完全由学校上学、放学时间主导。

  附近一家小店老板说,每天早上7时许、下午3点多是湛江路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接送小孩的车辆较多,加之不断有车辆违停、调头等,这条路上经常就被堵起来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