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东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阳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盘锦中考改革方案解读
经常性的唠叨 会导致孩子“失聪”
2011-04-28
关注掌上高考

  眼下正值济南中小学生期中考试,饱受学习

  压力的孩子对于父母的唠叨不胜其烦。一些孩子的QQ签名甚至写上这样的文字“崩溃!崩溃!!崩溃!!!”一些家长的苦口婆心,反倒成了孩子的压力所在。传统教育中“教孩子得多说两遍才管用”的理论,现在看来已有些失灵。英国最新的研究显示,经常性的唠叨,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

  孩子最讨厌听的话

  ○“不许说谎!”○“马上关电脑。”○“放学快回家。”○“听老师的话!”○“你别磨蹭。”○“以后指望你了。”○“谁给你打电话呢?”○“爸妈都是为你好。”○“我说不行就不行。”○“你看看某某都比你强。”○“少跟某某那种坏孩子玩。”○“这种题也不会,你上课都干吗去了?”○“只要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希望换个爸爸

  如果可以,读初三的小伟真想换个爸爸。小伟爸平时很少在家,但只要在家肯定会对他发动唠叨攻势,还常常连讽带刺。前两天,他数学考试不及格,得到的“评价”是,供他上学的收益还不如养猪划算呢。小伟委屈地表示,想听一句鼓励的话,就这么难吗?

  唠叨成压力源

  14岁的小如最近因持续耳鸣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未果,最后在心理咨询师的开导下,终于找到了病因———压力过大。这份压力不是来自学习,而是来自她的妈妈。自从两个星期前,妈妈因为试卷上的一道错题唠叨了她近两个小时,她就出现了耳鸣症状。此后,每次听到妈妈的唠叨,她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耳鸣也随期而至。

  第一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各10名

  七成孩子认为父母爱唠叨

  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孩子明确表示,父母中至少有一位很“唠叨”。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讨厌父母唠叨的指数也上升了。

  被问到“哪些方面让你觉得父母唠叨”时,小学生最讨厌父母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在细节上小题大做;初高中生,更反感父母干涉自己的社交和隐私,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自己;学生们最讨厌听到的话有“这都是为你好”、“以后就指望你了”、除了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管”等。

  “你唠叨你的,我做我的”

  小欣刚上小学一年级,她非常反感妈妈的唠叨,“还是爸爸好,从不唠叨我。”

  初中生小李说,父母反对他和篮球队的哥们混在一起,“说我应该结交学习好的同学。我觉得我朋友很好,很义气。所以爸妈唠叨我听着,该和谁玩还是和谁玩。”“爸妈整天念叨我要考好大学,将来当医生。”高二的小磊愤愤地说,“他们凭什么决定我的未来,我偏不好好学,谁想当医生谁当去。”

  第二组:部分受访学生家长

  八成唠叨家长不认账

  孩子觉得父母唠叨,父母又怎么看呢?记者联系了部分接受采访的孩子的家长,惊讶地发现,超过八成的家长第一反应是“孩子觉得我唠叨?”

  “不反省,还真不觉得自己唠叨。”李女士说。作为老师,她一向觉得自己比较讲究说话的艺术和教育的方法,然而据儿子反馈,她绝非不“唠叨”:按时洗刷呀,坐姿端正呀,学习努力呀……石先生说,他真没想到,在读高三的儿子心里,自己这么“鸡婆”。“可能是对孩子的学习太焦虑了,总是不自觉地重复一些没营养的话,引起了孩子的反感。”

  唠叨只为求个心安

  “你觉得唠叨有用吗?”面对这个问题,超过半数的家长表示,唠叨主要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该说的说了,责任也就尽到了,多数时候说得越多效果越差。“我这边口干舌燥,孩子那边该干啥干啥。”王女士说,她也不愿惹孩子烦,可怕说少了孩子吃亏。姜女士深有同感:“现在女儿几乎不和我交流,就怕我逮住机会‘教育’她。”

  李女士说,有些时候,唠叨是必要的,比如孩子连遭挫折,失去自信时,家长就应该不厌其烦地给他鼓劲儿。更多时候,与其唠叨,不如行动。比如,唠叨孩子早睡早起,不如家长陪孩子早睡早起,这样一定事半功倍。

  唠叨背后是教育焦虑

  唠叨其实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患和焦虑情结。由于所受教育和成长年代的差异,大多数家长都和孩子存在代沟。沟通障碍时,很多家长会产生焦虑、愤怒、自卑等心理,于是不断地重复斥责、否定和颠覆的话语。此外,望子成龙的功利心理和害怕教育失利的焦虑心理促使家长试图在不断的“唠叨”中,转移不安,强化孩子的认可。

  有些话说比不说更糟糕

  家长唠叨的话,多是老生常谈,逻辑上更是漏洞百出,因而说比不说更糟糕。“多跟成绩好的同学玩,少跟那些成绩坏的坏孩子玩”就是一个典型的病句,成绩不好就一定是坏孩子吗?家长的唠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更多问题。经常性的唠叨,会导致孩子“失聪”,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使训教失去效果。孩子一听家长的话就烦,转而逃回自己的内心,久而久之,会形成注意障碍缺陷;或者逃向外部世界,沉迷网络,甚至混迹社会。

  批评应点到为止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点到为止,留下思考的空间,孩子才容易接受。家长唠叨太多,会让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恶毒的指责和谩骂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还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打击。让孩子自己从错误中成长,这样的教育方法或许要管用得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图片